#1.位於米加卡(Miljacka)河上的拉丁橋(Latin Bridge).....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就是在這裡引發的.
波士尼亞.赫塞哥維納(Bosnia and Herzegovina簡稱波赫)也是從前南斯拉夫共和國獨立出來的其中一員,但獨立不久後,境內所有塞裔自治區結合成立「波士尼亞的塞爾維亞共和國」,並宣稱獨立於波士尼亞.赫塞哥維納之外,願留在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之內,塞族人如此之舉,立即招致新組織的波赫政府軍鎮壓,武裝衝突迅速爆發並蔓延整個境內。
持續3年多的戰爭直到北約的介入和美國總統協調,才促使各方於1995年11月在美國俄亥俄州的岱頓(Dayto)簽署和平協議(即岱頓協定/Dayton Agreenment),才結束這場慘烈的內戰。據統計,這場自1992年~1995年間的內戰造成20多萬人的死傷和200多萬人流離失所。
翻開波士尼亞.赫塞哥維納的歷史扉頁,這個曾是基督教、塞爾維亞正教、伊斯蘭教...等東西文化交匯處,文化的衝突與時勢持續不斷的遭受撩撥,使這裡成為戰亂的根源,但是,這個地方也超越了時間與空間,培育出絢爛的多層次文化,主要的三種宗教民族在這裡彼此調和、共存,是世界少有四海一家親的國家。但是,1992年的這場牽涉到種族的戰爭讓波士尼亞(波赫)再也回不去了!
集各種民族、宗教、文化混合的塞拉耶佛(Sarajevo)是鄂圖曼帝國於1450年代開始建立的,當鄂圖曼帝國式微後,1878年奧匈帝國照柏林條約獲得塞拉耶佛的統治權。不同的統治者都為這座城市帶來不同的民俗文化與宗教,一如老城區的清真寺和充滿鄂圖曼風情的街區建築,皆是鄂圖曼帝國統治400餘年烙下的印記,當然,奧匈帝國自也不例外。
看似平靜的塞拉耶佛卻在1914年六月28日發生了一件震驚全世界的暗殺事件,前來視察的奧匈帝國王儲佛朗茨.斐迪南公爵(Archduke Franz Ferdinand)夫婦在Latin橋上遭到一名塞爾維亞青年加夫里諾.普林斯普(Gavrilo Princip)槍殺,因而開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序幕。
曾是一次大戰引爆點的塞拉耶佛彷彿和戰爭脫離不了干係,1992~1995年的那場內戰被塞爾維亞人勢力圍困著,時間長達3年多,堪稱是現代戰爭史上時間最長的一次圍城之戰。
戰爭結束20年了,曾飽受戰火蹂躪的塞拉耶佛恢復得很不錯,新穎的現代化大樓和正在施工中的建築處處林立著,充滿東方情調的舊城區也依然如昔,且隨著花鼠妹一起探訪這座多民族、多宗教混合的塞拉耶佛吧!
#2.位於巴許恰須亞(Bascarsija)Sebilj廣場上的Sebilj....這座木造取水亭是老城區著名的地標之一.
#4.巴許恰須亞(Bascarsija)街區......這裡也是觀光客聚集的地方喔~
#5.
#6.建於1531年的格茲.胡瑟雷.貝格(Graz Husrev-beg)清真寺...清真寺在戰爭其間也遭到炮彈損毀,經過一番修復才回復原本的樣貌.
#13.米加卡(Miljacka)河這一側也是電車行駛的路線之一...
#14.曾被更名為Princip橋的拉丁橋(Latin Bridge)....Princip因暗殺奧匈帝國王儲佛朗茨.斐迪南公爵(Archduke Franz Ferdinand)夫婦的行為被視為英雄,為了紀念此事件,這座橋也跟著改名.
弔詭的是,1990年代波士尼亞政府成立後,塞裔青年Princip的暗殺行為被視為和恐怖份子毫無二致,碑文敘述Princip為民族英雄的文字也都改掉了,橋名又被恢復為Latin橋。
#15.這個簡介以3種文字介紹拉丁橋建橋歷史,同時文中也提及斐迪南公爵在1914年六月28日遭到Princip的暗殺.
#16.拉丁橋畔的博物館...博物館內介紹1878年波士尼亞被奧匈帝國兼併後,當地生活的樣貌,斐迪南公爵被暗殺的事件也作了詳細的說明..
#17.這棟黃色大樓是進入老城區的起點,右側街道是熱鬧的Ferhadija行人徒步區..
#19.耶穌聖心大教堂(Cathedral of Jesus'hert)...外觀呈哥德式的天主教大教堂建於1884~1889年,是波士尼亞境內最大的天主教大教堂。
#20.聖心大教堂的後方......大教堂位於行人徒步區,前方有一座小廣場可供休息,後方則是車水馬龍的道路.教堂外觀依稀可以看到戰爭期間被子彈射擊的痕跡.
#21.不知是否和這場戰爭有關,在教堂裡遇到一個態度非常不好的修女,在歐洲參觀過無數教堂,第一次遇上這種令人傻眼的事.
#22.熱鬧的Ferhadija行人徒步區....繼續往前方行走即可抵達巴許恰須亞(Bascarsija)鄂圖曼舊城區....教堂旁邊那棟白色的大樓是戰後新建的.
#23.街道翦影....
#24.各種顏色的路面電車....有軌電車是塞拉耶佛市區最古老的交通運輸,自1885年開始運行,是歐洲最早全天候運行路面電車的城市(美國舊金山是世界首位).
#25.位於谷地的城市街道甚為狹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