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1.從里阿爾托橋(Ponte di Rialto)俯眺大運河(Canal Grande)風光...
#2.畫面中那座橋就是里阿爾托橋(Ponte di Rialto),連接聖保羅區(San Polo)和聖馬可區。它是橫跨在大運河上的四座橋樑之一,也是最著名的一座,到1854年為止,里阿爾托橋是唯一橫跨大運河的橋樑。最初的橋身是木造的,約建於1250年,在15世紀、16世紀曾相繼倒塌過,今日所見的石橋樣貌是16世紀末(西元1588年~1591年)由安東尼奧達龐特(Antonio Da Ponte)所設計的。
#3.美麗的運河風光....
#4.
#5.魚市場(Pescheria)...數百年來始終是威尼斯最繁忙的魚市...
#6.魚市場旁的運河....
#7.海鷗...或許緊鄰漁市場,始終有海鷗在這裡徘徊,畫面中這二隻一點也不怕人...
#8.黃金宮(Ca'd'Oro)... 1440年完成的威尼斯‧哥德的代表性建築,從外觀看,這棟建築非常的精緻,不過,曾被稱為是〝黃金宮殿〞的這棟建築卻是命運多舛,曾數度易主,從1984年起改為陳列Giorgio Franchetti男爵的藝術收藏。
#9.赤足橋(Ponte di Scalzi)又稱光腳ㄚ橋,建於1934年,連接卡那雷區(Cannaregio Croce)和聖十字區(Santa Croce)....
#10.畫面中有小船停泊的那棟建築物就是San Marcuola教堂,1728年~1736年由Giorgio Massari所建,教堂的正面非常的素樸...
#11.佇立在運河畔的各式建築,看似斑駁老舊,但每一片磚瓦都銘刻著水都歷史的印記....
#12.
#13.聖西門教堂(San Simeone Piccolo),建於1738年...
#14.
#15.看!船上的他們也很忙喔...
#16.運河上也有這種小舟...
#17.水上巴士站...
#18.水上計程車...
#19.
#20.滿載乘客的水上巴士...
#21.這位戴墨鏡的男士是水上巴士的工作人員...
#22.從橋下仰望學院橋(Ponte in legno dell'Accademia),1932年一座19世紀鐵橋重建,因此搭建一座木橋作為暫代,後來暫代的木橋受到威尼斯人的喜愛而被保留下來....
#23.造型優美的學院橋(Ponte in legno dell'Accademia),目前所見的木橋是1985年重建的....
#24.位於大運河口的安康聖母聖殿(Basillcal di Santa Maria della Salute)與海關站(Dogana da Mar)...
#25.造型美麗的安康聖母聖殿...教堂於1631~1681年由Baldassare Longhena設計,據說,1630年威尼斯鼠疫結束後,威尼斯人為感謝神恩而建。
#26.逆光下的安康聖母聖殿與海關站...照片中的左邊是海關站,15世紀為了載貨入港的船隻收稅而建,今日所見的樣貌是17世紀末所建,取代原有的大運河燈塔。兩尊阿特拉斯神像頂著金球,球頂上立有命運女神像的風向標。
#27.無所不在的貢多拉/鳳尾船(Gondola)...
#28.水巷的曬衣場景也是最真實的生活寫照...
#29.水巷翦影...
#30.鬧區人家...
#31.位於水巷旁邊的這座不知名的廣場有許多觀光客駐足...
#32.當地人家...正在拍照時,一個帶著小孩的伯伯說,威尼斯的煙囪造型很獨特,和義大利其他地方的煙囪很不同...
#33.細看這些煙囪的造型確實很特別...
#34.聖喬治馬喬雷教堂(Basilica di San Giorgio Maggiore),有〝水邊貴婦〞之稱,位於聖喬治馬喬雷島上,16世紀由帕拉迪歐(Andrea Palladio)興建,直到17世紀才完成。從鐘樓可以俯眺對岸的聖馬可廣場、潟湖和附近的小島。
後記
威尼斯大運河上共有四座橋樑,除了文中介紹的三座外,另一座就是位於聖路西亞火車站前的憲法橋(Ponte della Constituzione),2008年啟用的憲法橋也是四座橋樑中最新的一座,連結聖路西亞火車站(Stazione FF SS.S. Lucia)和羅馬廣場的交通。儘管這座橋是最新完成的,但橋面完全是階梯設計,沒有輪椅通道,除了坐輪椅者無法使用,拖行李的遊客也很不方便。
這趟義大利行運氣有點不好,很多著名的景點都在整修中,從羅馬的競技場的部份外觀、許願池、西班牙廣場後面的聖三一教堂、破船噴泉、米蘭則是米蘭大教堂側面外觀,威尼斯則是聖馬可大教堂的正面。整修中的它們,不是全被圍籬圍起來,就是局部被圍著,面對這種景象,真的只有〝嘆息〞的份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