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1 從軒尼洛菲庭園(Jardin de Generalife)遠眺綠色青樹點綴的格拉達市區
卡洛斯五世宮殿(Palacio de Carlos V)
#2 壯麗的卡洛斯五世宮殿(Palacio de Carlos V)外觀
#3 一、二樓圓柱環繞的迴廊
位於Alacazar宮的旁邊,有著鮮明義大利文藝復興風格的卡洛斯五世宮殿(Palacio de Carlos V),建於1526年,由卡洛斯五世下令拆除部分回教王宮興建這座西方式宮殿。外觀呈簡潔的方形建築體,裡面有著圓形的大中庭,一、二樓的迴廊分別被多利克式(Doric)圓柱與愛奧尼亞式(Ionic) 圓柱環繞著。早期中庭曾被充當鬥牛場,現在則因中庭的特殊造型設計,適合當音樂會場所,因此,格拉那達的夏季國際音樂會都選擇在這裡舉行。
#4 一、二樓正面
#5 二樓一隅
#6 一樓
宮殿裡還有兩座美術館,一樓的西班牙回教文化美術館,其收藏的品項最為珍貴,分別來自Alhambra宮殿建築基地挖掘出來的古物,以及早期格拉那達市內老房舍拆除下來的老古董;二樓則是縣立美術館,專門收藏阿拉伯文物。
分別參觀代表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王宮後,益加發覺Palacion Nazaris王宮的建築風格迥然於卡洛斯五世宮殿,如果說Palacion Nazaris宮是纖細秀美的,那麼卡洛斯五世宮殿則是壯麗宏偉的。儘管當初卡洛斯五世為了要和回教文化建築抗衡而興建這座宮殿,然與週遭的其他建物相較,除了明顯的不協調外,還顯得特別突兀呢!
#7 修剪整齊的樹籬
軒尼洛菲庭園(Jardin de Generalife)
位於Alacazar宮的東側,建於14世紀的初期,為格拉那達王的夏季離宮。通往軒尼洛菲庭園(又稱御花園)(Jardin de Generalife)的途中,兩旁盡是修剪整齊的高大樹籬,綠色的樹籬沿著坡徑向夏宮蜿蜒而去。繼續再往前行,依然滿眼綠意,花徑也植滿各式花卉,綻放的花兒彷彿在相互爭妍鬥艷,還有那結實累累的橘樹更是隨處可見。左側除了可以遠眺鄰近的王宮外,座落在園區的國營旅館在一片蒼翠蔥綠的林木掩映下,愈顯靜謐幽趣。
#9 軒尼洛菲庭園(Jardin de Generalife) 途中即景
#10 軒尼洛菲庭園建築一隅
#11 軒尼洛菲庭園建築一隅
走進綠蔭濃密的軒尼洛菲庭園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由花卉、綠蔭與水道交織而成的畫面,祇見細長的水道錯落在重重的樹籬間,清涼的泉水緩緩的流動,漂浮在水面的睡蓮恣意綻放,兩旁盛開的玫瑰也不甘寂寞地飄散著迷人的芳香,眼前繽紛多彩的景象堪稱是人間的極樂園。
#12 御溝園(Patio de la Acequia )正面
#13 中庭剪影
軒尼洛菲庭園最為人稱道的是把「水」元素融入庭園景觀設計,並將其發揮的淋漓盡致。御溝園(Patio de la Acequia )細長型的水道兩旁花木扶疏、綠意盎然,渠道左右設有噴泉孔,清涼的水泉透過噴泉孔源源不斷的噴出,在炎炎的夏日,是清涼消暑的好去處。隨著視覺的延伸。
#14 柏樹中庭(Patio de los Cieses)
#15 俯瞰柏樹中庭(Patio de los Cieses)
柏樹中庭(Patio de los Cieses)也是結合水元素設計的庭園,這裡的水道呈長方形環繞著,中庭周圍依然遍植花木。最特別的是,中庭有一棵高齡達700歲的柏樹,不過這棵柏樹好像是一株枯木,但其背後卻留傳一則相當殘忍可怖的宮廷故事。穿過柏樹中庭(Patio de los Cieses)後,靠近山坡的一側,有一條石階梯,階梯兩旁各有一條引水渠道,冷冽的山泉經此直奔園區。很多遊客會在這裡稍作休息,除了觀賞渠道,也藉機戲水──特別是炎熱的夏日午后。
#16 軒尼洛菲庭園建築一隅
#17 庭園建築細部圖案
參觀至此,意味著該離開阿罕布拉宮了,沿著坡徑往出口處走去,耳畔忽然飄盪著那首「阿罕布拉宮的回憶」的旋律,綿密的輪指顫音,宛若潮水般一遍、一遍的重覆著,低沉的吉他顫音是暮色中泰雷加的感慨?還是摩爾人的憂傷與嘆息?曾經耀眼的摩爾王朝早已隱身在時光的洪流裡,惟留下這座美麗的紅城,繼續飄散著悠悠歷史餘韻。
#18 市區黃昏一景
